财政部河南监管局:筑牢监管防线 推进增发国债资金精准赋能
增发国债资金对于推动地方重大项目建设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积极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,全力做好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,确保资金安全、规范、高效使用,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一、提高政治站位,构建完善监管体系
一是深入领会政策精神。多次组织全局干部深入学习增发国债资金相关政策文件,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,切实增强做好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通过专题培训、研讨交流等形式,确保全体监管人员准确把握政策要求,为精准监管奠定坚实基础。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架构。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各成员职责分工,形成一把手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、相关业务处室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。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,研究解决监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,统筹协调各方力量,确保监管工作高效有序开展。三是建立监管工作台账。结合河南省实际建立台账,对每个项目实行跟踪管理,及时记录监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二、强化协同联动,凝聚监管强大合力
一是加强与财政部沟通汇报。及时向财政部相关司局汇报河南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进展情况,积极争取政策指导和支持。严格按照财政部要求,准确把握监管重点和方向,确保监管工作与国家整体部署高度一致。同时,及时反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,为财政部完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。二是密切与地方部门协作配合。与河南省财政厅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,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。联合开展政策宣传和培训活动,提高地方部门对增发国债资金管理使用要求的认识和理解。共同制定监管计划,明确各自职责分工,形成监管合力。
三、创新监管方式,提升资金监管效能
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精准监控。充分利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等信息化平台,对增发国债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。通过设置预警指标和监控规则,及时发现资金分配下达不及时、支出进度缓慢、使用不合规等问题线索。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对海量资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比对分析,精准定位问题疑点,为现场核查提供有力支撑。二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全面核查。线上发现问题线索后,及时组织线下核查组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核查。核查人员通过查阅项目资料、账目凭证、实地查看工程进展、走访相关单位和群众等方式,全面核实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,确保问题查清查实。同时,注重现场核查与政策宣传、业务指导相结合,帮助项目单位规范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三是强化调查研究推动政策完善。围绕增发国债资金管理使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解剖麻雀式分析,查找政策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,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。及时总结推广地方在资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,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,推动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不断创新发展。
四、聚焦问题整改,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
一是建立问题台账督促立行立改。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,建立详细的问题台账,明确问题描述、整改要求、责任单位和整改期限。实行销号管理,督促相关单位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问题,迅速采取有效措施,限期整改到位;对短期内难以整改的问题,制定整改计划,分步实施整改,确保问题整改不留死角。二是加强跟踪督导推动整改落实。定期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督导,及时掌握整改工作进展情况。通过电话催办、现场检查、下发整改通知书等方式,加大对整改工作的推动力度,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。对整改不力或敷衍整改的单位,依法依规严肃处理,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。三是深化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。坚持以问题整改为契机,推动地方和项目单位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。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举一反三,完善制度建设,加强内部管理,规范资金使用行为,从源头上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。同时,加强对整改成果的运用,将整改情况作为后续资金分配和项目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,促进资金使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
五、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监管氛围
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。通过举办专题讲座、召开见面会等多种形式,广泛宣传讲读增发国债资金的政策背景、目标任务和管理要求,提高地方政府、项目单位对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,增强各方参与监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二是强化经验总结与舆论引导。一方面,注重挖掘正面典型案例,对资金管理规范、使用高效,项目建设成果突出的地区和单位,大力宣传其先进经验,供其他地区和项目单位学习借鉴。另一方面,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违规违纪行为、项目建设成效不佳的负面典型,及时予以发现并通报,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,以促使各地区和项目单位从中吸取教训,强化合规意识。
下一步工作中,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将严格履行监管职责,不断创新监管方式,持续加强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力度,推进增发国债资金精准赋能,为河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。
附件下载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