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部河南监管局:四维协同 筑牢预算执行监管“防护网”
预算执行监管是确保财政资金合理使用、提高资金效益的关键环节。财政部河南监管局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要求,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,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监管工作,有力推动了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和高效使用。
一、完善系统建设,强化预警监控
一是优化数据整合机制。河南监管局积极构建与省级财政部门的数据共享桥梁,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数据实时对接机制,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。同时,借鉴先进经验,优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管系统的预警规则,使其更具针对性和灵敏性,能够精准捕捉资金使用中的潜在风险点。二是拓展监控范围深度。将专项行动与各类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监控有机结合,不仅关注资金分配的合规性,还深入到支出进度的合理性、项目执行的有效性等多个维度,实现了监控内容的全方位覆盖。通过系统间支付明细与预警信息的交叉比对,有效验证地方录入数据的真实性,为精准监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。
二、线上线下联动,形成监管合力
一是线上智能筛查与精准核实。充分利用线上监控平台,依据设定的预警指标和智能分析模型,对海量资金数据进行实时筛选,及时发现转移支付资金使用中的异常信息。针对疑点线索,迅速通过电话询问、在线调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初步核实,对于需要进一步查证的问题,及时列入重点核查清单。二是线下实地核查与深度调研。组建专业核查小组,深入基层一线,对重点项目和疑点资金进行实地查勘。通过实地走访项目现场、与相关负责人座谈交流、查阅财务账目等方式,详细了解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、项目建设进度以及政策落实效果。同时,围绕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执行难点开展调研,广泛收集基层意见和建议,为完善政策提供一手资料。
三、监管与研究并重,推动政策优化
一是问题导向调研剖析。针对监控中发现的资金管理使用问题,深入开展调查研究,从政策制度、管理流程、人员素质等多个层面剖析问题根源,探寻政策执行中的薄弱环节,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。二是政策建议反馈促进。积极收集整理基层在转移支付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,及时向财政部反馈,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。同时,注重总结监管经验,形成可推广的管理模式和规范,推动整体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。
四、闭环管理促整改,提升管理效能
一是以点带面自查自纠。在发现个别问题后,及时向全省相关部门和单位发出警示,要求其对照问题进行全面自查,举一反三,查找类似问题并主动整改。通过这种方式,实现了从发现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转变,有效扩大了监管成果。二是立查立改跟踪问效。对于发现的问题,坚持立查立改原则,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,实时跟踪整改情况。定期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和“回头看”,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,同时推动地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,防止问题再次发生。
通过以上一系列举措,财政部河南监管局在预算执行监管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,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、规范和高效使用,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未来,河南监管局将继续探索创新监管模式,不断提升监管水平,为财政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
附件下载: